明山区农业产业化迈上新台阶
金秋时节,在明山区牛心台街道办事处下牛村,一串串葡萄挂满枝头,颗颗喜人,忙着采摘葡萄的种植户老田告诉说,今年葡萄长势良好,平均亩能达到3500斤,每亩纯收入近3万元。近年来,明山区始终坚持统筹规划,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特色产业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使农业和农村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4095元,同比增长16%。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明山区积极制定实行了一系列扶持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为全区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区委、区政府提出了“环明山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按照“一村一品”发展目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形成了绿色食品蔬菜、马铃薯种薯、特色小浆果、干坚果、山野菜等10个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今年又引进吨谷一号、樱桃番茄等粮菜新品种30个,落实典型示范户10户,在韩家村新发展次嫩芽300亩。全区山野菜生产面积达到1260亩,耕地中药材生产247亩,食用菌生产50万盘,有机榛子5000亩,水稻及吨谷优质杂粮3000亩,马铃薯种薯繁育面积 2500亩,果树种植面积3100苗。
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明山区逐步形成了几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村和特色农产品,塔峪村的草莓和食用菌、欢喜岭村的番茄和牛心台的葡萄都成为了明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明星”。塔峪村是明山区新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生产专业村。全村有近3000亩耕地,可多年来一直种植玉米,经济效益很低。2011年在市区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37户农民新建61栋温室,总占地面积150亩,全部从事草莓和食用菌特色产业生产。在扶持该村特色产业建设过程中,明山区积极帮助争取资金、筛选项目、落实技术,为每亩温室争取市、区补贴3万元,总资金近200多万元。种植草莓后,每亩效益达2.5万元,2012年由村里牵头注册成立了合作社。设施农业的成功使当地农户切身实地看到了设施农业所带来的效益,带动了当地农户发展设施生产的积极性。去年,该村又规划新建温室40栋,进一步扩大了该村特色产业生产规模,全力打造草莓生产专业村。
欢喜岭村地处市郊,交通方便,本桓公路穿村而过,是水洞旅游的必经之路。该村主要利用该基地优越的地理位置,抓住机遇,形成规模,增加效益。欢喜岭村设施番茄生产总占地而积230亩,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该村无公害番茄发展面积迅速扩大。截止2010年,共建设日光温室130栋。2005年9月份成立了番茄协会,目前会员达到200多人,有力地促进了该村番茄产业的健康发展。2007年被认定为辽宁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为该村继续大力发展番茄产业奠定了基础。在生产中,农户应用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杀虫灯、黄板和植物生长调节灯等先进实用新技术,提高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色泽、口感都达到了消费者的满意,远近闻名,销售基本不出村。许多人慕名到欢喜岭村路边来购买。亩产量为8000-12000斤,亩均产值5万元,亩均纯收入达4.5万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