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msqrmzf-2024-00198 发布机构: 明山区人民政府
信息名称: 2023年明山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主题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24-03-07 成文日期: 2024-03-07
废止日期: 文 号:
关键词:

2023年明山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4-03-07 08:09:01 【字体:


--2023年12月20日在明山区第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周大庆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十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市委“34456”发展战略和全区“12345”发展思路,以“6+1”个年活动为抓手,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实现了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

2023年,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2.4亿元,同比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1亿元,同比增长3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亿元,完成市既定目标任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3.5亿元,同比增长8%;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1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2万元,同比增长4%。

这一年,我们着力稳预期、强产业,为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打下坚实基础

--实体经济稳中有进。工业规模持续壮大,实现“小升规”企业6户、“规升巨”企业2户,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64亿元,同比增长3%。消费市场强势回暖,开展大型促销活动20场次,核销补贴资金267万元,撬动汽车、成品油等消费超过1.8亿元,综合拉动比超过1:67。市场主体培育壮大,全年净增各类市场主体2345户,完成目标任务的130%,市场主体总数达到3.17万户。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底册3.33万户,底册外新增法人、产业活动及个体经营户1.05万户,为“普准、普全、普实”奠定坚定基础。

--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深入实施“项目建设落实年”活动,完善项目服务制度,全区50个重点项目提前45天100%实现开复工,华日新材辐照交联等38个项目竣工投产。吃透上级精神,充分利用“外脑”,谋划“三争取”项目19个,争取到位中央预算内资金2.5亿元,同比增长14.9%。总投资10亿元的龙山泉40万千升精酿啤酒生产线项目具备施工条件。“招商引资竞赛年”活动扎实开展,实施招商活动185次,对接央企16家,76个项目实现签约额40.32亿元,51个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个。引进国内实际到位资金65.02亿元,同比增长37.51%。

--园区建设扎实推进。持续推进“管委会+公司”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一城两园”建设,承接规划审批等权限56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5.48万平方米,稳妥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万余平方米,挂牌出让土地22.74万平方米,圆通智慧物流产业园、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企业入驻园区。与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吉林辉南经济开发区实施园区共建,互补发展态势向好,产业规划整体布局不断拓展优化。

--产业培育步伐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优势产业持续壮大。印发《本溪市明山区关于支持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的政策措施》《关于支持明山区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矿山、啤酒、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实现工业产值43.8亿元,同比增长10.8%,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68.3%。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青云山风景区、紫霞堂通过AAA级景区评定,太子河沿岸滨河体育公园、森然露营成为网红打卡地。塔峪松茸、金坑粘玉米等特色农业产业助力乡村发展。

这一年,我们着力促改革、提效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发展基础

--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推动基层治理改革,12345网格化工作模式获《人民日报》点赞,社区规模优化调整,基层政权更加巩固。深化教育、卫生、环卫三大领域改革,促进教育集团办学模式由协作向紧密转型1个;区疾病预防控制局挂牌成立;城市环卫市场化涉改人员妥当安置。稳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实施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提质增效行动,11个项目在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成功交易。排查整治农村集体经济不规范合同9个。盘活各类闲置资源资产1亿元以上。

--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数字政府”建设明显加快,政务服务不断优化。梳理纳入全市通办、市区联办、全区政务服务等各类事项清单1334项,一批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一网通办”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减少91%,“即办件”比例69%,全程网办率比例93.5%。“容缺”“并联”“预约办”等机制逐步完善,行政许可办理时限压减90.12%,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控制在5个工作日以内,施工许可证审批时限控制在3个工作日以内,市场主体设立登记审批时限控制在0.5个工作日以内,达到“四减”要求,群众企业办事更加便利。9个办事窗口荣获市“清风辽宁政务窗口”荣誉称号。惠企政策全面落实。搭建“一平台、三制度”,依托“实体经济服务年”“双进双促”等活动,解决企业各类问题243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11.23亿元,同比增长27.6%。落实减税降费政策1.26亿元。

--创新格局进一步构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型企业培育,录入科技型企业动态培育库47户,新增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共16户、“雏鹰”企业2户,21户企业获得“专精特新”等奖补资金419万元。加快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东方三家子矿业、富佳矿业成功申报“智慧矿山”和“数字车间”,平安车业与一汽富晟集团达成战略联盟,全区规模工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新增专利授权92件、发明专利2件、注册商标335件。落实“山城英才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2名、海外高层次人才1名,发放“山城英才卡”8张,建设储备人才公寓55套。设立省级细胞生物学、中药学学会服务站各1个,创建省级职工创新工作室2个。人才赋能振兴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这一年,我们着力优空间、强管理,为深度提升城乡建设品质提供重要支撑

--城市内涵更加丰富。健全常态化长效管理机制,投入630余万元,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得到明显提升。投入6446万元,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个,供水、燃气、供热老旧管网改造扎实推进。施划停车位1033个,建设口袋公园1个,清理各类垃圾近15万吨、“擎天柱”广告牌21个。强化物业管理,创建完整居住社区、绿色社区、红色物业小区17个。新胜小区、地工路广场完成升级改造。让群众在家门口感受到更多幸福。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全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播种大田粮食面积3.44万亩,总产量0.37亿斤。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调出27.91公顷,补入37.37公顷。建设“三新”升级示范区3000亩,落实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项目1280亩。整合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300万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3个。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家。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500余万元,建设垃圾中转站1个,全面清理“三堆”、水塘、沟渠,329处点位实现问题清零。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3个。坚持破立并举,实施“一村一策”推进移风易俗,查处整治超标墓穴96座。投资1.85亿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开工建设,农村供水向规模化、均衡化发展。投入1562万元,维修改造农村公路32.38公里。10个村庄规划完成编制,乡村治理新格局逐步构建。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366条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8%,红脸河等4个市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开展“两公一住”地块调查,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6.7%,全域空气质量达标率93.3%。“河长制”“林长制”扎实推进,投入1628.93万元,实施水利工程10处。组织开展巡河2882次,解决问题1017个,清理河湖垃圾1.45万立方米;实施“绿满辽宁”工程,完成荒山造林、废弃矿山复绿939亩,更新森林资源数据41万亩,集中除治松材线虫病1186亩,病虫害监测覆盖率达到100%。全区生态环境水平持续提升。

这一年,我们着力惠民生、防风险,为维护和谐稳定大局提供有力保障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实现新增就业2497人,失业再就业人员5752人。录入创业带头人90名,带动就业530人,发放各类就业补贴2200余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9%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三保”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达到66.4%。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已脱贫人口年人均增收稳定在1000元以上。实施困难群众救助提标,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1%和7.17%。发放民政、退役军人、卫健等领域各类补助、救助资金7801.83万元,民生底线兜牢兜实。双拥工作扎实推动,有效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就学、退役军人安置等官兵后顾之忧。推荐市级“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最美拥军人物”等7人。市级双拥模范区“十连冠”争创工作积极开展。农村饮用水达标工程、维修农村道路等10件民生实事顺利实施。

--教育质量持续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教育资源有效供给。投入600余万元,实施基础设施提质达标工程。加强素质教育,强化精品课程管理,打造优秀教研团队4个、组织参评优秀课程近百堂;蝉联本溪市“青苗杯”小学生田径素质赛团体第一名,成功举办2023年明山区学生运动会;9项艺术展演系列活动荣获省市以上荣誉。落实教育“双减”政策,规范、处置校外办学行为29起。实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生活补助630人、20.5万元。明山区实验小学、本溪市高级中学附属学校荣获“第二批省级劳动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卫生医疗文化健康发展。实施健康明山建设三年行动,投入300余万元的北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高标准建设村卫生室2个。培养“西学中”人才22人,标准化中医康复治疗室建设项目获省财政补助,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免费接种免疫规划疫苗、流感疫苗3.94万剂次,免疫屏障有效构建。配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815.3万元。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原创舞蹈作品《巧大姐》获省第十二届艺术节第二名,入选2023年全国我最喜爱“村晚”榜单。市级以上平台发表刊登各类文艺作品42个。成功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安装一批村(社区)体育配套设施。参加本溪市第十三届运动会,获得奖牌60块,总分764分,均列县区组团体第一名。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三难”问题持续化解,完成恒大19号楼120套“保交楼”任务;省督办台账分户办证率达到89.3%。新时代信访工作扎实开展,保障资金1500余万元,化解信访案件12批次、406件,依法追讨农民工欠薪597万元。平安明山建设成果巩固提升,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治安、刑事、纠纷等各类警情数量分别同比下降28.2%、32.7%、10.2%。挽回电信诈骗经济损失300余万元。经济风险有效防范,完成清收挽损5.38亿元,超额完成任务46.72个百分点;政府债务率由227.29%降至103.31%,实现三年三连降。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消除安全隐患1916个。改造燃气老旧管网11.7公里,保障资金470余万元,排查整治燃气用户16.62万户,为65岁以上老年用户和特困群体免费安装“四件套”1799户。卧龙消防站主体完工,配备消防专职人员27人,消防安全工作力量不断壮大。自建房、道路交通、食品药品、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领域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这一年,我们着力抓政治、重法治,为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塑造良好形象

--政治建设持续深化。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领政府系统党员干部自觉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全区政治大局保持稳定。

--巡视整改全面落实。坚持以问题整改带动整体工作水平提升,明确整改措施113条,推动省委第五巡视组反馈问题整改30个,建立制度机制20个。123件中央、省级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和反馈问题全部销号。开展森林督查问题整改“清零行动”和打击涉矿企业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立案查处18起,266个图斑完成整改。督促涉矿企业落实整改4169亩。

--法治建设扎实推进。“八五”普法规划有效落实。自觉接受区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向区政协通报政府重要工作。140件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答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行政诉讼应诉工作实现“一升两降”,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行政机关诉讼败诉率、行政复议被纠错率分别下降16.7%和54.1%。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工作机制,深化权责清单制度,落实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政府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不断增强。2023年,创建省级规范化社区矫正中心、“五星级”司法所各1个,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1人。

--作风建设不断加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提效能,持续为基层减负,坚决整治不正之风。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有效落实,审计监督实现全覆盖。坚守节用裕民,强化“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2%。

此外,人民武装、国防动员、民族宗教、档案、机关事务、地方志、工会、共青团、红十字、妇女儿童、残联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过去一年,面对极为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我们同心协力、迎难而上,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充分展现了明山强劲的内生动力,彰显了明山蓬勃的发展活力。这些成绩的取得,归根结底靠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这是我们最大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力量所在!这也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市直部门、市驻区单位以及社会各界鼎力相助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共同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所有关心、支持明山发展的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明山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增长基础不牢,新旧动能转换较慢,产业集聚能力不强,发展活力不够;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力不够,稳投资稳增长后劲不足;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经济总量偏小,税收结构不够优化,民生保障仍有短板;三是城市配套功能不够完善,基础设施弱项需要补强,医疗、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还需提升;四是工作作风仍需转变,部分政府系统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干事创业的斗争精神还有待加强。对此,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冲刺之年,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五项重要任务”、辽宁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坚定落实市委“34456”发展战略和全区“12345”发展思路,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超常规举措,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明山新篇章。

今年,全区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同步。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实体经济,打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攻坚战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特色化农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围绕市“五地一区”、13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继续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延长产业链条,构建区域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落实国家“基石计划”,积极主动融入国家重要战略备份基地建设,加快矿产资源整合集约开发,持续稳定东方三家子矿业运行,推动恒曦矿业扩大生产,全年铁精粉产量保持在200万吨以上;坚持降耗增效,推动高台子、牛心台地区石灰石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级改造装备制造产业,加大存量项目技术改造和工业项目建设,落实“双本”融合发展战略,推动更多企业与本实现互补发展。做优做强食品工业,推进龙山泉40万千升精酿啤酒生产线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助力四勇食品、哈本肉食、芝芯甜后、长宽猪蹄、抗联煎饼等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促进康顿门业等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持续提升,打造更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应用场景。加快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促进“一城两园”规模质量“双提升”。依托对口交流成果,谋划建设明山-海陵飞地园区;依托现有硅石矿等资源,谋划建设硅基绿色新材料产业园;依托智慧物流、新能源发展契机,谋划建设智慧产业园区。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68.3亿元,同比增长5%。

--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质效发展。坚持提升居民消费便利度,打造区域消费新兴商圈、特色商圈和综合性交易集聚区,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少于7个,打造欧洲城太古里等品质型、提升型生活圈不低于4个,全力推动长江农副产品智能物流交易中心项目运行。鼓励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中介服务、总部经济等服务业态发展,促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坚持“一街一品”,鼓励引导发展网红经济、“电商+直播”、拼购团购、夜间经济等新业态,推动传统商业模式优化升级,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开展汽车、家居、餐饮、文旅、成品油等领域促销活动,打造更多适宜消费场景,促进消费市场繁荣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特色化发展。坚持“小而精”“小而特”“小而强”“小而优”理念,促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重点推进山野菜、特色番茄等11个“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大优质农业品牌推广,打造叫响“巍溪”猕猴桃农业品牌。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1000亩。为7家规模以上养殖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推广田地沟跑山猪养殖销售模式。大力发展城郊农业,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生态涵养、健康养生、食品加工深度融合,建设一批休闲农业项目,推介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

(二)突出扩大投资,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

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坚持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全局,以项目建设之实,撑起经济发展之势。

--全面集聚招商源动力。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围绕“三类资源”、发挥“三种优势”、突出“三个特色”和重点产业领域,完善产业链招商图谱,建立招商数据库,提升招商精准度和实效性。全年力争新引进项目40个以上、总投资28亿元以上,其中超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洽谈储备央企项目投资总额不低于30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链项目不低于10个。洽谈储备外资项目不低于2个。引进国内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0%以上。

--全面增强项目带动力。强化用地统筹,坚决清理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和低效建设用地,保障重点项目落户用地需求,为项目腾出更多发展空间。全年推动重点项目80个,总投资298.2亿元。全力推进龙山泉40万千升精酿啤酒生产线等25个新开工项目加快建设;本溪市高级中学附属学校(高中部)等25个续建项目按时复工建设;新能源汽车4S店等30个储备项目尽早具备开工条件;泰丰电气卷铁芯节能变压器生产线等24个项目竣工投产。

--全面提升资金拉动力。吃透上级政策,盯牢政策投向,确保更多争取资金项目纳入国家、省、市盘子,录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不低于47个。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债券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扩大投资,拓展市场化投融资渠道。优化整合使用涉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持续加大财税、金融、用能等领域支持保障力度,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扎实开展重大项目签约、开工、竣工活动,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纳统率和履约率。坚持立足长远、放眼未来,探索建立长效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新路径,促进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

(三)突出营商环境,打好改革开放攻坚战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依靠改革破除发展瓶颈,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打造竞争优势,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全面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巩固优化营商环境成果,深入开展“双进双促”活动,运用好“一平台三制度”,大力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坚持降本增效,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模式,推进“综合窗口”改革升级,全面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掌上办”和“就近办”,继续推进更多便民服务事项接入“辽事通”,让群众、企业办事省时省心更省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落实退税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推动各项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直达企业”。继续抓好“三个万件”行动,积极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诉求。坚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用心用情优化服务,对接企业项目痛点、堵点问题,打通项目落地转化、企业效益优化“最后一米”。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巩固商事制度改革等成效,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年内实现新增市场主体1925户、“个转企”50户。巩固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成果,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推进农业农村承包地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鼓励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资产入股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鼓励有条件的村组探索村村抱团、村企村社联动发展等多种形式合作,全面激活乡村振兴主体和资源要素。

--全面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加快融入沈阳都市圈建设,巩固与沈阳和平区对口合作成效。密切对接泰州海陵区,谋划建立多领域协调互补发展“飞地”模式。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北亚为增长点,全面落实好外贸稳增长扶持政策并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外贸“双量增长”。谋划引进一批外商投资项目,实现合同外资额不低于1000万美元。

(四)突出创新驱动,打好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攻坚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全面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明山全面振兴。

--坚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持续改善办学生态,满足百姓“上好学”需求。实施教育提质工程,合理调配师资资源,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完善教育基础设施配套,推动本溪高中附属学校(高中部)建设完成,新增高中学位200个,秋季实现招生运行。加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增加更多公办学位。实施“1530”安全工程,规范校园安全管理。全面做好教育系统专项整治整顿工作,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吸引更多市级以上教育交流等各类活动来区举办。倾力打造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坚持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加快集聚全面振兴新动能。深化“智汇本溪·聚力振兴”活动和“手拉手”以才引才专项行动,促进产业、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育留用,完善“一站式”人才配套服务保障,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全年引进全职高层次人才不少于2名。

--坚持提升科技应用创新能力。坚持科技赋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知识产权支撑引领作用,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大力培育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力促高新技术企业新增4户,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8户;培育雏鹰、瞪羚企业2户、完成“揭榜挂帅”项目1个,努力创建科技创新实验室1个,全年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5户左右,研发费用同比增长9%,达到近亿元。

(五)突出统筹协调,打好城乡融合发展攻坚战

坚持城乡统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推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能源、交通、物流、电力、农村、林业、水利、医疗等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太子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全力服务本桓宽高速项目(明山段)加速建设;加大推进国网辽宁本溪变电运维检修用房、明山供电分公司生产综合用房、调度楼附楼改建项目建设;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项目建设进程。稳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持续巩固“暖房子”工程质效;强化现代物流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智慧物流产业园项目加快建设;推动高速管理站和警企联合指挥中心建设,助力智慧城市管理;筹措100万元资金,建设森林防火高点监控系统。

--从严扛牢粮食安全重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3.44万亩以上,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1000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0.37亿斤以上。谋划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2万亩。严厉打击“两违”行为,持续巩固农村占用耕地建房整治成效,消灭连片撂荒耕地,保障粮食安全。

--加快优化城乡功能布局。坚持规划引领和刚性管控,强化“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运用,持续加强和规范城镇开发边界管理,细化功能分区和用地布局,统筹存量用地和增量用地、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科学合理配置各类资源,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继续分批推进剩余16个村庄规划编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加快推进强区促街带村。突出区域振兴,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增强街道综合承载能力。强化涉农街道联城带村的枢纽节点功能,着力打造成为经济建设、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的主阵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果,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推动人才、政策、资金等要素向乡村流动、倾斜,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提高到60%以上,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稳步推进省级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建设,申报市级龙头企业1家。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成果,打造美丽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实现乡村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蝶变。坚持串珠成链,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加快农业文旅融合步伐。继续实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3个,接续建设东高堡二期温室建设项目,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六)突出绿色发展,打好绿美环境建设攻坚战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生态立市”为引领,坚定不移推动明山生态建设,让明山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坚持全域提升绿化品质,高水平做优绿美环境。推深做实“林长制”,开展绿化造林行动,全年新增荒山造林400亩,森林蓄积量增至219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7.73%以上。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闭坑矿山辅助再生82.78亩,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坚持优化绿色空间和生态产品供给,严厉打击毁田毁林、违规采矿等行为,坚决守护生态空间。

--铁腕抓好污染防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成效,筹备做好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工作。落实“河长制”工作,常态化开展辖区流域巡查监管。推进城乡黑臭水体治理,抓好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入河排污口整治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完成牛心台地区污水管线工程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确保地表水市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推进高台子地区公益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开展好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

--大力践行“双碳”战略。推动行业、区域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健全项目能评审批机制,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推进高耗能企业整治提升,推动用电大户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绿色制造体系、绿色低碳工厂建设,加快推动光伏、风能、储能项目建设实施,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引导循环经济发展。严格落实环保排放标准,持续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向低碳、节能方向转变。

(七)突出为民初心,打好民生保障攻坚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吹响“民生为要”集结号,多元化丰富服务供给,补齐民生短板,让社会发展有“温度”,群众生活有“质感”。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落实落细就业优先优惠政策,开展“春暖辽沈·援企护航”保用工、促就业、助振兴等系列行动,深度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失业人员、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坚持援企稳岗,落实好各类稳企补贴政策。用好用活就业创业补贴,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多渠道推动灵活就业。

--加快建设健康明山。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实施卫生强基行动,优化卫生医疗资源配置,夯实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基础,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乡村全覆盖。补齐卫生短板,巩固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质效。落实生育配套支持政策,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谋划推进育龙山等城中山体育公园和最美健身步道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多元化丰富服务供给,补齐民生短板,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儿、优抚等各类对象和弱势群体保障水平。实行参保精准扩面,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探索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另外,重点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300人以上;二是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个,受益居民562户;三是实施燃气老旧管网改造17.2公里;四是实施明山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提升改造工程;五是明山区区域性养老中心失能失智人员养护楼投入使用;六是筹措150万元,改善我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七是实施太子河流域卧龙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八是建设维修农村道路13公里;九是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3个;十是对符合条件的妇女免费实施“两癌”筛查。

同时,实施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继续统筹抓好人民武装、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双拥、残联、红十字、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八)突出文化自信,打好特色明山建设攻坚战

坚定不移推动文化自信自强,加快文化事业发展,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深化城乡文明实践。推动街道综合文化站参评定级,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实践,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等各类活动。加大“书香明山”建设,实施“绿书签行动”系列宣教,营造全民阅读氛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网格+”社会综合治理模式,确保各类阵地可管可控。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升级改造一批文化馆、功能室、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建设。举办明山区第十五届“文化艺术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0场次以上,融入沈阳都市圈演出2场以上。鼓励发展完善各类协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展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完善文物资源目录,打造明山文化特色品牌。

--加快推动文体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文旅产业谋划和历史遗产保护力度,提升文旅产业内涵。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太子河传说、平顶山故事、啤酒、辽砚、羊汤、湿地等特色旅游资源,讲好明山故事,推进青云山晋升AAAA级旅游景区,努力新创AA级旅游景区2个,实现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发展同频共振。打造“1+12+N”文体模式,举办明山区第十三届全民运动会,实现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以高水平活动带动高人气集聚。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和宣传推介,打响明山文体品牌知名度。

(九)突出安全发展,打好平安明山建设攻坚战

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

--守牢金融风险底线。加大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力度,确保全区政府债务风险维持在健康水平。坚决防范和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打好打赢清收挽损攻坚战,坚决守牢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依法稳妥处置地产领域风险,全力保安全、保民生、保稳定。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落实全国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省50项举措和市69条实施细则,严格“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部位、重点场所和重点企业,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应急力量和信息化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守牢社会稳定底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巩固“12345”网格化工作成效,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妥善处理各类历史遗留问题。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向纵深发展。扎实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平安护航等重点工作,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十)突出自身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廉洁服务型政府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发展的重任、竞争的态势、人民的期盼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有效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政治生态持续优化。

--坚持以主题教育促进凝心铸魂。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结运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政治三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以法治思维推动依法行政。全面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巩固“八五”普法成效,做到遵法学法守法用法。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扎实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确保政府决策充分体现人民意志、行政行为始终围绕法治实施。

--坚持以担当实干全力赢得民心。立足“以民为本”思想,践行“执政为民”使命,把担当实干作为第一准则。发扬求真务实工作作风,树牢大抓落实工作导向,以实干立身、凭实绩说话,坚决杜绝“躺平式”“侧卧式”干部。坚持人民至上,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集中精力促发展、惠民生,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高质量的发展成果。真正在担当实干中践行初心、赢得民心。

--坚持以立规明纪确保行稳致远。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觉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决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支出,强化审计监督,确保政府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各位代表,同志们!行百里者半九十,致胜利者积跬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已到关键时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时刻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谱写明山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不懈奋斗,为实现全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作出明山贡献!

名 词 解 释

1.“34456”发展战略: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提出的发展战略。“3”是用足用好三类资源,即矿产资源、生态资源、红色资源;“4”是优化四个生态,即政治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创新创业生态;“4”是实施四大战略,即生态立市、产业强市、人才兴市、惠民富市;“5”是建设五个本溪,即实力本溪、活力本溪、美丽本溪、平安本溪、幸福本溪;“6”是深入开展“六个年”活动,即招商引资竞赛年、项目建设落实年、实体经济服务年、营商环境提升年、重点改革突破年、人才兴市推进年。

2.“12345”发展思路:即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区委提出的发展思路。“1”是一个发展主线,即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是拉长两个产业链条,即拉长啤酒、矿山两个产业链条;“3”是推进三个融合,即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4”是实施四大战略,即生态立区、产业强区、科教兴区、开放活区;“5”是努力建设五个新明山,即活力新明山、实力新明山、美丽新明山、绿色新明山、幸福新明山。

3.“6+1”个年活动:即“招商引资竞赛年”“项目建设落实年”“实体经济服务年”“营商环境提升年”“重点改革突破年”“人才兴市推进年”“文明城区创建决胜年”活动。

4.“四减”要求:即在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上要求的“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成本”。

5.“完整居住社区”:即指为群众日常生活提供基本服务和设施的生活单元,也是社区治理的基本单元。

6.“三新”升级示范区:即在大田作物上集成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打造化肥减量增效“三新”升级示范区。

7.“两公一住”:即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住宅用地。

8.“五项重要任务”: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9.新时代“六地”: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的目标定位,即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

10.“五地一区”:即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装备制造及零部件配套基地;铁矿石储备基地;玻璃及高端制品产业基地;具有辽东特色的消费品工业基地;本溪药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11.“1530”安全工程:即在学校实施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五放学前5分钟、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安全教育制度。

12.“两高”项目:即高耗能、高排放项目。